餐飲B2B未來前景會怎樣,你應該知道
編輯:餐飲B2B未來前景會怎樣,你應該知道 來源:餐飲B2B未來前景會怎樣,你應該知道 時間:2019-8-1 閱讀:
作為平臺運營商,只需要解決兩件事即可:1. 商品采購足夠豐富多元;2. 末端物流的交付效率,隨著規模擴大,平臺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會慢慢的釋放出來。
什么叫做網絡效應,網絡效應有別于規模效應。規模效應是指單個城市的業務量增加,和其他的城市是沒有關聯度的,業務的增長是來自于業務量的累積。
我們看到,幾乎所有的自營型、垂直型的供應鏈系統,都是通過規模效應來獲得邊際利潤的,增長是線性的,像美國的前五大供應鏈公司,都是垂直的供應鏈系統。
但是網絡效應不一樣,網絡效應下,平臺的業務模塊之間的邊界會非常的模糊。比如城市的物流服務商,也可以作為供應商,為平臺下的其他采購商供貨。同樣的道理,采購商,也有可能是供貨商,為平臺的其他的服務商或者采購商提供商品和服務。這樣的業務交叉疊加,會形成生態體系。
為什么餐飲業可以出現這種效應?
餐飲業為什么會出現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,主要有幾個方面:
1. 餐飲行業的品類,除了糧油其他商品的利潤相較于快消都非常高,可以支撐跨地區的物流配送成本;
2. 品牌集中度不高,餐飲行業的商品一般需要再加工,費者在消費的過程當中認可的是餐飲的門店,而不是供應的原材料,所以餐飲所需的商品是否是品牌,不是那么重要;
3. 行業集中度不高,餐飲行業大概也有 600 多萬家門店,但真正成規模的餐飲連鎖卻屈指可數。
所以餐飲的平臺型供應鏈存在著巨大的機會。可能有人會問,你說的這種平臺模式,零售通不就是在跑著嗎?
對,但是平臺模式在快消行業,可能會遇到行業內特有的隱形壁壘。開篇說過,快消業的通路分銷,批發模式已經很薄弱了,特別是高頻的商品,比如水飲、奶制品。
但為什么林小海卻堅持走平臺,可能有兩方面原因:1. 阿里的基因是平臺的基因;2. 林小海原來是做寶潔的,寶潔針對小店走的是批發模式,所以他認為批發在國內的流通量還非常的大。可是雖然大,但只是在部分品類。
傳統的流通小店內的食品飲料,深分的程度已經非常高了,真正批發業務占比其實是不高的,即使有二批,也都是超短半徑配送的二批。
更何況,快消行業的產品貨值低,高頻,物流成本高,并且消費者的品牌商認知黏度也非常高。所以想“打穿”這些品類,是非常困難的事情。
當然,你可能會說,休食、日化、百貨等商品還有巨大的機會啊。我覺得是,沒有問題,但前提是,你只要做不到封閉采購,小店就有機會從外界拿貨,拼價格這件事,在中國做生意向來是沒有底線的。
因此,我不太看好平臺模式在快消行業,或者說是 TT 渠道的應用。
上篇:
下篇: